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仲秋邮编:212001[教材简解]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目标预设]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会喜爱桂花。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3.激发情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地朗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重点、难点]通过品读交流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设计理念]情景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完全置身于情境之中,调动了其积极性、主动性,轻松、愉快地学习。以读代讲:“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将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参与学习过程,适时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训练、积累语言,感悟快乐,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设计思路]1.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自主阅读探究。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指导。3.关注朗读指导。课文第2、3、5、7、8自然段分别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喜欢桂花、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等,这些应该有感情的朗读出来。4.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许多情景都能形成生动的画面。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再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边读边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想象摇花乐的情景,与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从而体会到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5.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并联系古诗或者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教学过程]一、感受桂花雨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2.检查初读(1)扫除“拦路虎”。学生提出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分自然段朗读,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和家人一起摇桂花,那情景就像是下雨一样,作者感到非常快乐。)二、学习课文。(一)过渡。1.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板书:芳香四溢香)。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2.“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6小节。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