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故宫博物院》提高作业练习提高作业(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班级:姓名:作业导航1.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留意方位词语的使用2.把握常用的说明方法3.理解故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一、根底部分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矗立(chù)琉璃(liú)B.湛蓝(zhàn)藻井(zào)C.击磬(qìnɡ)金銮殿(luán)D.蟠龙(pán)中轴线(chóu)2.解释加点的字。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课文填空。(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纳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道路根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4.指出以下句子所采纳的说明方法。(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确实是紫禁城。如今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阅读下文,完成5~9题。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互相衬映,色彩鲜明,宏伟绚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宏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四周围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四周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太和殿是举行严重典礼的地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陈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5.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6.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么样的?7.为什么对龙的描绘竟然有十次之多?8.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9.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意图是什么?二、提高部分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0~13题。①然而,能够毫不夸大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宏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能够到达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而,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如此的风速关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威胁。③大风的直截了当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酷寒。(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肠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听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如此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如今狂风和酷寒上,而且表如今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预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忽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操纵,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