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22集請掀開經本,第二卷,第四十二面,第一行看起:經【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這一段經文,這是比較財布施與法布施的殊勝。請看註解:「校是比較」,古時候這個字是通用的,「勝是殊勝」。「本經就福德與智慧」,法布施是智慧,「校勝多次」,這是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的,是有很多次的比較,前後有六、七次之多,愈到後面是愈殊勝。每次必加勝,增加殊勝之處,愈校愈勝。【乃就修持功行愈勝,福德愈多。】從本經校量福德裡面,我們得到很大的一個啟示。絕對不是說,《金剛經》為什麼後面在比較福德的時候,會比前面來的多,為什麼不是一樣的?實在講,佛說這個經,當時法會的聽眾,人家比我們會聽。會聽,從哪裡看?古人常講,隨文入觀。佛說到什麼地方,他的境界就轉變到什麼地方。本經正宗分的經文四個大段落,信解行證,當然愈往後面就愈殊勝。你對這個經相信,能生實信,這個功德就很大了。這個地方比較的時候,能生實信;往後去,從信心當中你逐漸逐漸了解,像尊者所說深解義趣;當然那個時候,你修的福德比現在更要殊勝了。然後到實行,不但能解,你統統做到了。最後能夠契入境界,就是證果。所以你自己的功夫,修持的功行,你不斷在提升,那你的福報也就逐漸增長,是這麼個意思。這給我們很大而且是真實的啟示,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修福修慧要認真,這個地方要講真功夫。一般同修們常常問我:超度有沒有效果?超度最高能超到什麼地方?是不是能夠超度到往生極樂世界?如果要是能超度到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可以不要修行了,可以不要念佛了,等著超度就好了。實在說,諸佛菩薩真的是大慈大悲,無盡的慈悲;如果說超度都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佛菩薩不把我們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算什麼慈悲!諸位想想,對不對?所以不行,超度的力量是有限度的。我們從《梁皇懺》裡面去看。梁皇懺,主持法會的人是寶誌公,在那個時代,寶誌公這是老和尚,寶誌公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這還有什麼話說?觀音菩薩親自來主持超度,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只能超度到忉利天。所以這一點諸位要曉得,超度的力量最高就是到忉利天。一般的時候,超度是免除惡道,超度你得人身、超度你生天,四王天、忉利天。往上面去單靠超度不行了。為什麼?超度是福報,我有福,我有福報,可以分給你享受,你能夠得到。我有智慧,你得不到。我的智慧沒辦法給你,我的福報可以給你。所以超度是福報、福德,不是智慧,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事情。忉利天以上,這講夜摩天,夜摩、兜率,我們在前頭也跟諸位報告過,往生到那些地方需要定功。你沒有修定,佛菩薩有定。佛菩薩定功不能給你,你沒辦法得到;佛菩薩的智慧沒辦法給你,那是要靠定功。這個定沒成就,也就是我們講不及格的定功;如果定功及格,他就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去了,不會在欲界。欲界這個定,他曾經修過定,他有定功,叫未到定;他這個定功達不到初禪所以就在欲界的四層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修行要靠自己用功,靠別人超度太難太難了,千萬不要存這個念頭。我們看到許多懺儀上,都說要超度他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我們的願望,我們希望他能去,實際上他去不了,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定要自己認真努力。超度最重要的,是主持超度這個人,他要真正有修行,真正有功夫,那才有效果。如果他修行沒有功夫,這個超度只念念經文沒用處的,那個沒有效果的,要自己的功力。這個事情,我們在《影塵回憶錄》裡面看到,倓虛法師沒有出家之前,他就學佛,就作居士。他有一個好朋友姓劉的,劉居士,他們在一起讀《楞嚴經》。它當中有一段:八載寒窗讀楞嚴。《楞嚴經》能不能體會、能不能有悟處,那另當別論;八年讀一部經,縱然沒有悟處,定力是有了,心定了,就憑這一點功夫,就能幫助這些鬼神。他說有一天,他們那個時候開個中藥鋪,中午沒有什麼生意的時候,就在櫃台上打瞌睡。打瞌睡的時候,這個事情就很清楚,像作夢,似夢非夢,境界非常清楚。看到兩個人到他店裡來,來找他,他一看,這兩個是冤家。這個東西就很麻煩了,怕他來找麻煩,知道這兩個人已經死了,這兩個鬼魂來找他。什麼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