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日维新【特色教案】一、基本说明模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年级:高中二年级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属的章节:第九单元第3课学时数: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百日维新前瓜分豆剖的严峻局势、保国会的建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2)通过学习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百日维新的史实,理解变法与救亡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和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对百日维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的精神。2、内容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也是整个戊戌变专心爱心用心1法的高潮部分,从内容上分析,可以将本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的是促成戊戌变法运动进入政治实践阶段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的是百日维新的具体措施(内容),第三部分则是简要评述了百日维新的措施带来的直接影响。3、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三中已经学习了戊戌变法的部分内容,结合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对本节所涉及的百日维新的直接背景及百日维新的简要评述都有比较翔实的了解,而对百日维新的具体措施相反显得陌生一些;经过对三本必修的学习,作为文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历史的一些基本的方法。4、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本节知识已经比较熟悉的这种状况,决定运用开放的理念、民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掌握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理解变法的紧迫性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性,最后对百日维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历时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民主、开放、引导型的课堂,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参与。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专心爱心用心2复旧:3’投影: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简述其主要的促成因素。学生回答后分析: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促使维新运动不断发展。学生回答问题:公车上书、日本逼签《马关条约》,民族危机严重。在复旧导新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关系。导新:2’讲述:1897年底,列强再一次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局势,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促使维新变法运动由思想宣传进入到政治实践阶段,即百日维新。听课、思考、看书。采用传统导入形式,既节约时间,又比较实在。新授:教师:请同学们看书:P132-1、学1、给学生开专心爱心用心312’133第3课前言及“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子目投影: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投影: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投影: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投影:1、原因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②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宣传③有爱国心的官员的推动2、表现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②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列出答案。2、学生代表回答问题。3、其他同学补充回答。放的空间,认识到民族危亡与变法高潮到来的关系。2、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归纳方式,认识到知识归纳的灵活性,做到对不同归纳方式和观点的认同和包容。专心爱心用心4《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③康有为发起组织了保国会拓展:4’投影:张之洞与《劝学篇》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张之洞也迫切希望变法,他也是维新派吗?为什么?投影:光绪帝思考: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投影:①其爱国意识使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②光绪帝亲政后并无实权,企图借维新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学生看教材P133,在教师的启发下,相互讨论,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得出结论。使学生理解:张之洞的变法还是洋务运动的那一套,不是站在资产阶级利益上说话的。而光绪帝支持变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