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天京变乱。2.掌握太平天国的防御战。3.理解并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德育目标1.通过对太平天国后期悲壮斗争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农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陈玉成等太平军将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旧式农民革命受农民阶级自身思想局限性的制约,不可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这也是它失败的根本原因等。3.通过对天京变乱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胜利面前保持冷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精神。能力目标1.在指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历史功绩及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等。●教学重点1.天京变乱的原因。2.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难点1.天京变乱的原因。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1.提问法:提问与本节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使知识能有机结合、贯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2.比较法: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比较异同点。将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较,得出结论:太平天国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详细分析、讲解,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课时安排一课时●从容说课本节课教材内容结构十分明了,因此,应有必要的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天京变乱过程,教师可以用简图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显示出来,使学生记忆深刻,重点则应放在对原因的分析上,把这个问题放在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这个角度分析,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对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应让学生明确领导核心的重建,着重把握三个人物。李秀成、陈玉成二人,着重给学生讲清他们在后期领导的军事斗争;关于洪仁玕他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政治纲领。为了使学生全面把握整个运动中的两个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教师可将《资政新篇》的内容与《天朝田亩制度》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应在学生原有的分析农民运动方法上进行提高,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同时,应围绕太平天国运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农民战争这一属性,引专心爱心用心1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要点。[学生回答]土地的平均分配、产品统归圣库。[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为农民描述了美好的人间“小天堂”,在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经过北伐、西征、东征等一系列军事斗争以后,太平天国达到了它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国的领导人是不是在考虑如何把农民带入他们向往的理想社会呢?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之后的天国经历着天京变乱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挫折,直到最后的失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板书]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教师过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领导层中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被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终于导致了一场天京变乱。[板书]一、天京变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造成天京变乱的原因有哪些?[板书]1.原因[学生回答]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矛盾尖锐。[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请看教材关于天王府的插图。从这幅图可以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一些基本情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国的领导人感到已有了一个“小天堂”,因此享乐思想很快发展。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他们无力抵挡封建意识的侵蚀,而为江南的繁华所迷惑,追求声色货利。在战争还在激烈进行之时,各王都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王府。其中洪秀全的天王府周围十余里,墙高几丈,内外两重,里面各座宫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当太平军的广大将士们在前方英勇奋战的时候,专理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