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教学案例一、课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二、课型:学习与探究活动课三、活动目标1、搜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文物、图像等资料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2、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史料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分析与比较、总结与概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思维能力。3、积极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其研究性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质。4、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鼓励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把该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强化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四、课前准备1、首先,教师告诉学生:学习与探究既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形态。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查阅整理资料、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时间3~4天。2、从农村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并具体指导学生从文献、文物、图片和相关网站中搜集、整理课题相关材料。然后,分门别类,做成卡片。时间2-3天。3、学生以自由结合的方式组成与五个课题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每小组人人分工,积极参与合作,人数不限。同一课题允许成立若干小组,每小组确定主讲人一名。4、要求同一课题小组成员,自觉展示已经明确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以研究性学习方法,贯穿课题活动始终。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并撰写论文或形成课件,便于在课堂上师生共享。5、安排不同课题小组之间课题资源交流1——2次。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拓宽知识路子,以放射性思维方式深入学习与探究活动,并鼓励学生知识创新、观念创新。6、尽教学条件可能,组织不同学科间师生互动与交流1——2次。从不同学科创设历史意境、复原历史原状、丰富历史趣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充分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五、活动程序:1、每一课题组主讲人简要介绍其研究成果(2~4分钟)。2、师生对课题感兴趣的问题质疑,课题组成员解答(4~6分钟)。3、任课教师做出课题活动小结。六、课堂活动(一课时)教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用了几天的时间做了一系列课前准备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探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教师:秦朝上承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战乱局面,下启两汉近四百年封建盛世,虽然只存在了十四年,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请第一课题组同学代表谈谈秦朝统一的原因。课题组代表:《秦朝统一因素》之我见(课件展示)李白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以为,秦朝统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秦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首先,在政治上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强国之路。从秦献公改革,励精图治,国力渐强;秦穆公德才兼备,开始成就霸主;商鞅变法,成为战国七雄之最;到秦王嬴政,大展宏图,开疆拓土,一统天下(幻灯展示政治卡片)。“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农战)在经济上,秦拥有关中和四川两个经济区。西周开始,关中经济区崛起。周平王东迁,将当时全国经济中心拱手让给秦朝。《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1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再加上对四川地区的占有和经营。特别是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富饶无比,形成了“席卷天下”的经济实力(放映电影片段)。军事方面,秦人彪悍、善战;秦地多关隘,易守难攻。自商鞅以来,实行了一系列正确决策。如,张仪连横之策成功破坏了六国联盟;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将六国各个击破······还有王翦南灭楚国、蒙恬北击匈奴等重大军事胜利加快了秦统一的步伐(重要人物和事件详解)。文化方面,自建国以来,一直奉行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实用也是最先进的。而六国文字统一于秦之小篆,六国货币统一于秦之圆形方孔钱,并非单纯秦的政治高压所致,实乃秦的文化观念之先进使然(课件解读小篆“马”)。秦还是当时社会精英向往之地,如,商鞅离开魏而秦任之为相,张仪离开楚赵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