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开展探究教学;通过情境再现、分析材料、比较归纳,建构知识体系;体会现实,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人文奥运”,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两者体现了共同主题: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人文精神在西方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罗马地区,其后的发展概况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新课讲授】师:明确学习目标呈现幻灯片:学习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生:齐声阅读学习目标师:呈现幻灯片(两组图片)生:观察两组图片人物面部表情的不同,发表见解第一组: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没有活力第二组:蒙娜丽莎微笑着、母亲深情地注视着孩子(体现母爱、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有生机和活力)师:两组图片分别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为什么人的表情在文艺复兴时期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详细地了解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呈现幻灯片5: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运动师:设疑——标题是古典文化的“再生”,新生出来的是否与前面的一样呢?师:呈现幻灯片:自主探究:1、14世纪的意大利为什么能够兴起文艺复兴运动?2、“文艺复兴”宣扬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哪些人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哪些?4、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作标记专心爱心用心1师:巡视并作相关指导呈现幻灯片:时间原因代表人物及作品核心性质意义生: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两段材料,理解文艺复兴的原因师:呈现幻灯片: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卑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从中能得出什么信息?生:阅读材料(教师抽取一位学生阅读),并发表见解人是神的附庸,为信仰生活。基督教主张人抛弃现世的物质享受(禁欲主义),安于现状,以今世的消极悲观换得来世的幸福。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基督教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性受到压抑师:呈现幻灯片:教士:最近在忙什么?商人:(自豪的说)我最近在佛罗伦萨又买了一座更大的城堡,打算好好装修一下,添置些金银器具。经过几年的打拼我赚了钱,这日子过的还算幸福教士:你最近离上帝越来越远了!商人:我犯了什么错误,我每天祈祷,每周都来教堂做礼拜,该是个合格信徒。教士:(严厉教诲)丹尼尔,我们人类自诞生就是有罪的,我们到人间是来赎罪的,所以你要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虔诚的忏悔错误,你才能得到拯救,才能升入天堂。商人:那样的话,我宁可现在活得舒服快乐教士:那你永远得不到拯救,会下地狱的。思考:1、商人追求怎样的生活?2、教士持何种不同观点?生: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教士,有感情地对话,并回答问题商人追求世俗的享乐和现世的幸福;教士主张今世禁欲和来世幸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商人与教士的生活观念不同,在本质上反映的问题?生: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的发展)师:14世纪的意大利表现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另一方面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