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考纲解读考点考纲主要内容高考示例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中国的成立(2)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迈入世界外交舞台2017江苏单科,122016课标Ⅰ,312016江苏单科,122015安徽文综,172015江苏单科,1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票证;铁路;报刊;电视台2016课标Ⅱ,312016江苏单科,132016海南单科,242015课标Ⅰ,312014课标Ⅰ,31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1)毛泽东思想(2)教育事业的发展(1)毛泽东思想(2)人民教育的奠基2015课标Ⅱ,312014天津文综,9分析解读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属于高考热点章节。(2)从内容看,两部宪法与三大制度、三大外交政策与万隆会议、“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等均是高考热点。(3)从考查角度看,新中国政治建设部分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同学们很难把握,因此,高考考查频率并不高,尽管有很多难懂的政治名词,但高考能力要求并不高,大部分试题只要求回答基础知识;新中国外交多从政策及其实施的角度考查;“一五”计划多从工业化角度考查,三大改造多从所有制变革的角度考查。(4)从难易度看,本单元综合性考查较多,难度和跨度都较大。备考建议:(1)政治方面,重点把握两个“三”,中国近现代三部宪法(或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外交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创设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是学习的切入点。(3)纵向把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注意与西方经济模式、苏联模式的对比分析。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2016课标Ⅰ,31,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2.(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3.(2015安徽文综,17,4分)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答案C4.(2015江苏单科,12,3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5.(2015广东文综,17,4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6.(2014江苏单科,8,3分)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