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学会通过示意图,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重点)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重点、难点)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难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2)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发育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2)冲积平原的类型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特别提醒](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1)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人类居住密集区。()(2)所有大河在入海口都能形成三角洲。()(3)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运便利条件。()(4)山区的聚落都分布在河谷中河流阶地上。()(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型冰川谷提示:(1)×人类居住地不仅要考虑水源、地形,还要考虑气候等要素,如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势低平,用水便利,但气温太高,不适合人类居住。(2)×三角洲的形成需要河流在入海口流速降低,并有大量泥沙沉积,如入海口落差较大或河水含沙量少,就不能形成三角洲。(3)×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利用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其中供水是占首位的。(4)×山区的聚落多选择在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有的在河谷中分布,有的则靠近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分布。(5)C[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问题1(综合思维)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问题2(地理实践力)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提示:河流侵蚀地貌。[归纳总结]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关键影响伸长加深展宽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示意图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