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习目标: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多级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重点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及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难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及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趣味导引1、有人曾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满载军火”指什么?“方向不明”指什么?“船长”指谁?如何理解“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2、当今世界一超多强,若借用此来形容战国七雄,你认为合理吗?提示:有一定的合理性。知识梳理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原因:东欧剧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里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导致东欧巨变的原因有哪些?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②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2)实质: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典型事例:波兰剧变和德国统一。结局:最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后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2、苏联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运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原因归结为政治阻力太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新思维”,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结果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也开始爆发出来。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的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中国近20年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多极化的形势下,各极相互制约会产生均衡,而均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在当前多极化的趋势下,一两个大国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各国相互制约,谈判和协商已成为大国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手段。世界多极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欧盟的建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3、影响:(三个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对策:注重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的团结和合作;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要和发达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与对话。重难点解析:一.总结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有人认为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