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梳理】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建设道路的实践1.三大改造(1)含义:(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3.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主要内容:a.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问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b.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含义:(“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2)人民公社化运动含义:(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1)时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内容:a.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正。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b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三、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2)形成:(为了发展农产,当地党和政府率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主要内容: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