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1.说出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基本的评价内容与原则。2.说出住宅区的等级分类及其特征,说明住宅区的用地构成及其功能。3.结合实际,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4.通过对居住小区的实地调查,学会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人居环境及其评价1.人居环境的概念是指人类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是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2.人居环境的构成(1)硬件环境:包括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空气质量、绿化美化、卫生条件等。(2)软件环境:包括家庭、邻里、居住区的和谐和安全归属感等心理感受。3.理想人居环境的标准(1)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适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3)体现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的统一。(4)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人居环境的评价(1)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内容①反映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②体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③体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探究讨论:青岛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提示】青岛地处中纬度,风光秀美,四季分明,依山傍海,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是旅游避暑胜地。教材整理2住宅区的等级与用地构成1.住宅区的等级(1)划分:我国城镇住宅区按居住人口和用地规模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2)关系: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构成,居住小区由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3)划分目的:划分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是为了合理规划和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2.住宅区的用地构成住宅区用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类: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探究讨论:居住小区道旁的绿化带有何作用?【提示】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教材整理3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指房地产项目与地形、河流、湖泊、海洋、森林等相关自然因素的空间关系。临河、滨海、接近绿地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房地产价格往往较高,而有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地方,房地产价格通常较低。2.交通区位:指房地产项目与交通线路、站场设施等的空间关系。交通条件好、便捷程度高的地段,房地产价格通常较高,而道路狭窄、通行不畅的地段,房地产价格往往较低。一些交通站口、道路交会附近房价往往高一些。3.社会经济文化区位:指房地产项目与相关人文要素,例如教育卫生设施、社会群体环境等的空间关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条件好的地区,房地产价格通常较高,相反,在城市的一些新开发区,商业文化等服务设施还未配套,房地产价格通常较低。人们在选择购房时,对人文环境也很注重,往往倾向于选择居民素质较高、社会治安好、管理服务周到的居住区。4.聚落等级:房地产开发项目还与所在城市、村镇的等级有关。例如,大城市与村镇房地产价格相差悬殊,不同等级的城市房地产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别。探究讨论:我国古代理想的人居环境有“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之说,这对房地产开发有何启示?【提示】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适宜度,综合考虑地形、水质、空气、风向、植被等自然因素。[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住宅区的等级与用地构成1.住宅区的等级我国城镇住宅区按居住人口和用地规模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功能用地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居住区3万~5万50~100公顷配建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小区0.7万~1.5万10~35公顷配建有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组团0.1万~0.3万4~6公顷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2.住宅区的用地构成住宅区用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类。功能用地功能性质占居住区用地比例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用地50%~6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20%~30%道路广场用地居住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占地和专为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