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涉及的人生道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学上拟采取诵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在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教法学法】教学中简单介绍孔子其人及《论语》的内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采取讨论、竞赛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介绍、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1.以四人为一小组,组内交流。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人名人之一。《论语》读IOnyO,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二)整体感知1.背诵课文。练习背诵应当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基本原则。但强记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强记既有助于诵读习惯的养成,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记住注释里的话并促进领悟,拟将这十则分三组进行强记训练,看看哪一组背得又快又准确。训练的步骤是:(1)各组派几名同学学习分给本组的几则话,包括正音、解词、了解各章大意。(2)教师逐章领读一遍0(3)学生自由练习背诵,组员之间互相背诵。(4)检查背诵,对背得既快又准的小组及成员加以表扬、鼓励。(5)轮空背诵。下面列出正音、解词,各章大意。第一组:前三章。①忠:诚心诚意信:诚实省:读xfng,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梗概:要多自省。②见贤思齐: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梗概: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③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梗概:讲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归纳: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第二组:中间五章。④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1强任重而道远: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梗概: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⑤道:仁道处:据有、取恶:读wI=J,厌恶、讨厌梗概: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但是要“从其道得之”。⑥子贡问君子: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梗概: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⑦恶:读色,坏的,不好的梗概:主张“成人之美”。.⑧而:如果,表假设从:从事梗概:认为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官职,即使是低微的官职,也应当尽职尽责去做好,如果不能做官,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归纳: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第三组:最后两章。⑨图:料想为:作,指创作。至:达到。梗概:要有艺术修养。⑩莫:同“暮”冠者:成年人舞雩(y0),鲁国当时的祭坛与:赞赏梗概: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亲近。归纳: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以上各章重在理解,不搞逐字翻译,允许学生翻译,不苛求,如有错误,则当予以纠正。2.集体朗读,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背诵。(三)课堂小结本课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人生道理,大部分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希望大家回去细细品味,有什么感悟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四)布置作业1.必作:(1)课后练习一、二、三。(2)背诵全文。2.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它教育思想。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课时内容1.学生齐读。2.教师与学生一起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