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白杨一、教材分析1白杨又叫大叶扬,在我国北方沙漠地区广泛种植。白杨树干挺直高大,能扎根于戈壁漠,生命力极强。白杨树能防风固沙,被人们称为“绿色长城”。2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构思巧妙,文字质朴,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含蓄深沉。作者借白杨抒发了对边疆建设者的敬意,表达了扎根边疆的决心。是训练学生边疆的决心。是训练学生从语句理解中体会中心思想的发材料。3文章写了一们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带年幼子女去新疆的途中,向他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孩子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所根、成长。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讲大戈壁和大戈壁上的白杨。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望”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扎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第三段(从“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到结尾),讲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那样,在新疆茁壮成长。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解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准备课前向学生介绍有关边疆、白扬的背景资料。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散重点词语。(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简介白杨。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1)填写生字表格:字音序音节部首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戈限茁(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的字音。(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1、教师出示形近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如何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2、抚洪埋介疆晰茫辨挺--1--扶烘理价僵析芒辩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戈壁——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别软弱——懦弱界线——分界分辨——辩解精壮——健壮沉思——深思反义词:清晰——模糊软弱——坚强动摇——辩解消失——出现粗壮——细小3、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这篇课文以白扬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挺秀的白杨。第二段(4—13段自然段)“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第三段(14—16自然段)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那样,在新缰茁成长。(1)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崇高品质做准备。抄写生字、新(2)词。(3)读熟课文。第2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灯片。同学们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件什么事?2.逐段阅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联系生长环境,了解白杨的外形特点。)①默读思考:大戈壁是什么样的?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又是什么样的?划出重点词句。②读后讨论。通过解词词析句来理解、体会大戈壁的荒凉和环境的恶劣。小结:茫茫的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让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就在这样在大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么样呢?作者为什么不说“高大挺直”而说“高大挺拔”呢?(引导学生理解“高大挺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过渡白杨给大工大戈壁增添了绿意,带来了生机,人们怎能不喜欢不赞美它呢?这白杨自然会引起列车上旅客们的注意。那么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的?“爸爸”又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呢?(2)学习二、三段。①自由读课文②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一位旅客”“卫士”各指谁?为什么称白杨树是“卫士”?③白杨树不仅吸引起了父亲,也吸引了孩子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