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意义的分组讨论,培养其比较能力、探究能力、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与合作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系列图片资料的分析,使初中学生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以及“左图右书”、史地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到意义的讲述和讨论,使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法。通过制作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制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放进取的精神,和平友好的精神。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难点;郑和下西洋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你知道中国“航海日”是哪一天吗?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它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郑和是谁?西洋又在哪儿?还同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还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内容吧。活动2【活动】预习导学一、郑和下西洋(阅读教材66-67页思考)1.在位皇帝.目的:2.概况(1)郑和率领船队先后几次出使西洋。(2)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点、到达地点(3)郑和下西洋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5.西洋、南洋、东洋的地理位置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阅读教材68页思考)1.慨况:开始:,加速.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阅读教材69页思考)1.西方传教士何时来华?代表人物是谁?有何贡献?2.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何影响?小组交流,订正答案一1、在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目的: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2、1405年刘家港印度古里3、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二、唐郑和下西洋后三、1.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2.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一)本课主题是明朝的对外关系主要内容包括: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和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其中郑和下西洋是本课的重点。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达,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桥梁,影响至今,意义深远。(二)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了解其行程,学会运用历史地理区别古今地名。(1)西洋、南洋、东洋这三个概念是我国古代人以中国为本位对已知世界海洋和沿海的认识。明朝时把太平洋加里曼岛(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加里曼岛以东地区包括今天的日本、菲律宾等地区称为东洋,所以民间有称日本人为东洋人之说南洋是指今天的东南亚地区,是西洋的的一部分。(2)郑和下西洋途经各地古今地名对照:刘家港现江苏太仓境内占城现越南中南部满剌加现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锡兰现斯里兰卡古里现印度科泽科德一带天方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地点下“西洋”到达美洲到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只大号宝船63艘17艘4艘大小长151.8米长24.5米不详宽61.6米宽6米通过比较以上图表中中西方航海家远洋航行的数据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最早、次数之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到达地方之远等特点,足以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1.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顺治帝D.康熙帝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A.南京B.广州C.刘家港D.泉州3.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A.10多个B.20多个C.30多个D.50多个4.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的有()①宣扬国威②加强海外联系③开发南洋④开辟海外市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5.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