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科目历史年级初三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目标识记:1、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2、商、西周的建立者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4、战国七雄及形势图5、司母戊鼎6、汉字的演变7、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教育成就及孔子像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9、都江堰及图教材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运用:无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考标解读1、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建立者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2、商朝建立者是汤;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3、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4、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5、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⑴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⑵影响: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6、识图:司母戊鼎商朝;反映了高超的青铜制造技术,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7、识记:都江堰及图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流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8、识记: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9、识记: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教育成就及孔子像思想上:①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②提出了“仁”的学说。③主张“爱人”,“为政以德”。④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上: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10、识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百家争鸣(战国时期):①儒家: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体现其具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的观点)。②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道家: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④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⑤兵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二、中考真题1.改错题。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例如:春秋时期孟子创立了儒家学派。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高中历史·必修三》(1)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接受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理由何在?在思想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政治变革也纷纷上演,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哪次变革?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变革?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4.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语》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6.禹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