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2、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长度、支流、分段等)。3、了解黄河的忧患与治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下游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学情分析1、由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熟练,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2、学生的不重视,人为的划分主课和副科,考试知识只有30分值,不如体育50分值,而且知识很多很细,学习的难度大,学生更加以为学习地理是白花时间,不如学习其他语数外等知识。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2、黄河下游河段治理教学难点:1、黄河水系的空间分布;2、黄河下游河段的治理。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展示有关黄河图片,让学生根据画面判断这是我国哪一条河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活动2【活动】了解黄河整体概况1.读图:让学生读《黄河流域》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2.活动:指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出黄河长度、面积,得出“中国第二长河”结论。(全长5464千米。)3.读图:读《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描出黄河干流,指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向,找出干流依次流经地形区(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4.读图:读《中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描出黄河干流,指导学生读出长江干流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黄河流经九个省区。)5.活动:指导学生用彩色笔在P96中找出分界点: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省的桃花峪。活动3【讲授】思考学习黄河上、中、下游的河流概况黄河上游:1.水能资源丰富;2.形成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中游:1.接纳重要支流;2.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源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黄河下游:1.地上河;2.广阔三角洲读图;读课本P图思考黄河在下游河段出现什么现象?(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现象)讨论:为什么会黄河在下游河段出现这种现象?(原因:黄河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而成。)活动4【讲授】读教材95—96思考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活动5【讲授】黄河的治理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1、指导学生手绘黄河水系图。2、完成填充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