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学生情感的滋润中燃起智慧的火花,是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一、我们对情境教学的误解二、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三、情境教学的渊源四、创设情境的一般途径和方法五、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一、我们对情境教学的误解(一)就是导入环节的“敲门砖”;情境教学有时的确有“敲门砖”的作用,但情境教学更应该成为深刻理解概念、原理,化抽象为直观,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二)就是“哗众取宠”,挖空心思制造笑料;赞科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费点心思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努力加强的一个方面。(三)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有提供实际模型、直观演示、设计试验等多种方式。除了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外,对形成良好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四)就是“走过场”,纯粹是“浪费时间”;有的教师讲课总是愿意“捞干的”,这样做只能培养出会做数学习题的熟练工人,而不会培养出一流的数学大师。创设情境的意义是最大可能的再现数学情境,从而使学生重走数学家之路,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教学的描述是这样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我的理解,情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套策略和技术。是指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尤其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深刻理解上,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上,创设的情境应该发挥独到的作用。二、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一)情境教学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11%来自听觉。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说明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让学生通过外部多种刺激来感知教学内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具体、更感知的东西,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二)情境教学有利于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必要的铺垫,使新旧知识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三)开展情境教学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要求.人本主义课程观认为,以学生的生活现实问题为主题选择出来的教学,才会真正适合儿童2的实际,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活动。人本主义课程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抨击课程的“非人性化”浪潮中发展起来的。从人本主义教育看,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因为不以价值与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情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四)时代呼唤情境教学孙晓天(中央民族大学):有些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考试教育和题型教育培养不出来的!教育一定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想想,得出一点属于他们自己的结论。情境教学就是在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有联系的,数学是能够被你们发现的,就是在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提出问题、不断地去探索。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东西,不仅有数学的公式、定理和算法,还有处理问题的思路、策略和表达,而且肯定包括责任、自信、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将来干什么都有用的本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数学形式化”有恰当处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