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知识梳理:第一目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中国戏曲的“”(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第一项是角色制。第二项是文人戏曲与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第三项是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的戏剧结构。第四项是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第二目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建国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剧场不足和的问题。知识结构学习反馈:1、建国的后,为加强对昆曲的保护和发展,我国成立了()A东方昆剧院B西方昆剧院C北方昆剧院D南方昆剧院答案:C2、1956年浙江昆剧院改编并演出的昆曲剧目()深受广大观众欢迎A《十五贯》B《黄梅戏》C《吕四娘》D《智取威虎山》答案:A3、下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A昆曲B泰山C京剧D越剧答案:A4、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女主人公的称为()A.生B.旦C.净D.丑答案:B5、下图剧照是哪一曲目的剧照()A豫剧B昆曲C京剧D越剧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青春版《牡丹亭》剧照材料二: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请回答:(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生、旦;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2)材料二中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材料二反映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4)谈一谈你觉得振兴昆曲还有哪些方式方法?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