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重点二战的背景,绥靖政策,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各战场的重要战役四次重要的会议。二战性质,胜利原因,影响,启示。难点绥靖政策的本质及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二战的性质,胜利原因,影响及启示。自主探究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2)历史根源: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的各种矛盾。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3)主要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2.酝酿:(1)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①1933年1月,德国总统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②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攻陷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人民掀起抗意战争。②1936年7月,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西班牙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斗争。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3)轴心国集团形成:①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②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③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4)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①表现:a.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迁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b.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运送部队和物资。c.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d.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表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②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5)集体安全落空:①1939年8月,英、法、苏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②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避战自保。二、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阶段战况(事件)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初期北欧:德军攻占丹麦、挪威西欧:荷兰、比利时投降,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北非:英军与德、意军展开拉锯战扩大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阶段战况(事件)转折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反攻太平洋战场:瓜岛争夺战北非战场:“火炬”两栖登陆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西欧战场:第二战场开辟胜利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过程及形成标志: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改变“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国家的援助。②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③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两国反对侵略、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④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协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⑤1942年元旦,26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3)特点: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以《大西洋宪章》为政治基础;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占主流。(4)影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从此,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不同肤色的各族人民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