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开辟新航路一、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①的产生。2.社会根源:西欧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3.商业危机(直接原因):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造成传统商路不畅。4.宗教原因:基督教向海外传教的企图(热衷于传播天主教)。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二、条件1.客观条件A.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条件。B.天文地理知识——地圆学说。C.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技术条件。2.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三、经过1.时间:1487年—1522年2.具体经过:迪亚士:1487年,发现了非洲南端的③哥伦布:④年,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达伽马:▪1497年,绕过好望角,直达印度。麦哲伦:1519—1522年,其船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⑤3.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4.新航线:A.欧洲→非洲→亚洲(迪亚士、达伽马▪)B.欧洲→美洲(哥伦布)C.欧洲→美洲→亚洲(麦哲伦)四、影响1.推动地理大发现,证明了⑥的正确性。2.世界由相对孤立到连成一个整体。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⑦开始出现。4.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⑧的解体,促进了⑨的发展。5.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二、网络纲要三、重点拓展■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商业革命商业革命包含以下内容:A.贸易规模由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B.商品种类不断增多;C.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D.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全球史观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现代化史观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文明史观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阶级斗争史观★主要观点(1)“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2)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3)革命史观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