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复习导学案【2013江苏考纲要求】测试内容考试要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及其历史影响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专题总揽】起源湮没复兴、发展进一步发展(成熟)智者运动天主教会精神独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前5世纪中世纪14世纪17世纪18世纪【考点解读】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关注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三)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希腊智者学派①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灵的意志。②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A.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B.基本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C.评价:积极:a.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消极: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否定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过分追求功利,忽视道德。2.苏格拉底的智慧①苏格拉底的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强调人的道德诉求,追求人的理性和思想自由。②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③意义:他第一次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现了“自我”。3.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同:他们的思想主张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都关注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都强调人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异: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苏格拉底则注重研究人的道德,尊崇理性和追求人的思想自由,是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4C—17C)1.背景:①经济因素:西欧经济发展,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阶级力量:新兴资产阶级产生;③思想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④客观条件:中国印刷术的传入;⑤直接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禁锢人们思想。⑤主要内容:A.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主张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⑥表现领域(成就):A.文学代表主要作品内容地位或特点但丁《神曲》歌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天主教会的丑恶现象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和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人类平等,发展个性。歌颂人的本能彼特拉克《歌集》最先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赞美人的伟大歌颂人的理性B.艺术:美术三杰——拉斐尔(善画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3.评价:①思想:它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复苏了西方的人文精神,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②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④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二)宗教改革(16C—17C)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②主要原因: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受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最甚。③重要因素:文艺复兴的影响(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④直接原因: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卷(导火线)2.概况:①时间:16C—17C②过程:16世纪发源于德意志,而后向欧洲其他国家拓展③矛头:教会特权④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发动的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政治、思想运动⑤德意志宗教改革概况:A.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B.路德的主张:a.信仰得救(核心)b.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c.其他: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圣经》高于教士和教皇;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