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55新文化运动【内容标准】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4.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考试说明】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考点解读】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陈独秀,李大钊)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狂人日记》)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进步影响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封建专制思想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醒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找到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④是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影响,如白话文的使用。(2)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3.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①发表著作: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②开设讲坛: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③开展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④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探究整合】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共同点: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③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④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不同点:①前期是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②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后期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并涌现出一批新的领导人。③前期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④前期阵营内观点比较一致,但后期发生分裂,如问题与主义之争。⑤前期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后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⑥前期主要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的作用更大。【重点默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