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中历史专题二《抗日战争》复习学案人民版必修1【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自学提纲】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1.侵华史实(1)侵略事件①1931年,制造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建立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③1935年,制造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侵华。(2)侵略暴行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③“731部队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2.侵华原因(1)根本原因:;(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4)有利条件:。二、全民族的抗战(一)政治上:国共合作,建立。(二)军事上:1.国内战场(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2)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①指导思想:制定,即人民战争路线(时间、内容)②史实:百团大战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三、抗战的胜利1.原因:战争的性质——正义性;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2.标志:年8月15日3.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探究一】一: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则以中国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试从领导力量、民众力量、战略技术、国际因素四方面分析两次战争结局各异的原因。(2)概括指出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异同点。【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刘庭华《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材料二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比较努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突出表现。(2)结合材料二回答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举出敌后战场对日主动作战的突出事例。(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答案【自学提纲】一、1.(1)①九一八伪满洲国③华北④全面2.(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4)中国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二、(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1)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2)①全面抗战路线三、1.全民族2.19453.第一次完全自信心自尊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地位探究一:(1)①领导力量:腐朽的清王朝,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抗战中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胜利。②民众力量: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反对侵略;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③战略技术: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抗日战争中两个战争相互配合,持久抗战。④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欧美列强默认、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则逐渐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同情和支持。(2)相同点: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空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前有戊戌变法,后有人民解放战争。不同点: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