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二、网络纲要三、重点拓展■自由放任,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通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政府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原因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2.具体原因:生产和市场的矛盾A.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出现了相对过剩。B.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C.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D.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3.直接原因(导火线):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的①。二、表现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3.农产品价格②,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三、特点1.涉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3.破坏力特别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达三千万以上)四、影响1.局部: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③。(各国工人罢工、游行示威,德国法西斯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趁机抬头)2.整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④,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加紧对⑤的掠夺,加剧了⑥。五、政策:自由放任1.含义: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指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的少,才能管得好”。(即政府扮演守夜人)2.胡佛的应对:在固守⑦政策,反对政府⑧的同时,被迫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3.结果:危机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4.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变革运行机制,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A.由美国开始的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B.从金融领域开始,涉及工业、农业等行业对于民间经济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的更好(更有效率)。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借着争取各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由于赚钱的唯一方法是自愿的交易行为,因此获取他人金钱的唯一方法便是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通货紧缩(deflation):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股票、股市和炒股股票是一种面向公众的有价证券,它是股份公司或企业为吸收投资,发给投资人(即股东)的投资凭证。股东可凭股票取得利息或红利。股东不得向股份公司退股,但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股票交易所是专门从事股票业务的证券交易场所,是买卖股票的市场,习惯上称为股市。从理论上讲,所有股东都有权参与股份公司的管理,参与股份公司的盈余分配。但是,实际上,真正控制股份公司的是那些握有大量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