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日维新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变法形势高涨。2.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高潮。对应学生用书P94清单一变法形势的高涨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德国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法国强租广州湾。(4)英国租借“新界”和威海卫。2.表现(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2)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3)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保浙会等变法团体相继成立。(4)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深化认知]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表现,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清单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内容内容作用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筹设专门学校;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军事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裁撤旧军队增强国防力量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措施。4.意义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深化认知]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对应学生用书P95探究点一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史料探究]材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答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材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2)材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答案]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3)《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答案]《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结论形成]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探究点二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