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设计牟家镇初级中学罗向平【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难点: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的话,做若干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选后者)恭喜你!你的思想境界已经和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一样高了。刘禹锡就有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并曾为这座屋子写下铭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刘禹锡并欣赏他的陋室铭。板书:陋室铭刘禹锡1、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读注释)2、器物之铭是戒己述功的文字,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3、这种方式叫做——板书:托物言志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了解韵和韵脚1、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然后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句读上的错误。(拼音练习见课件)2、全班齐读3、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词句圈点批注,把你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4、翻译过程中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①虚词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表倒装,不译)②词类活用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5、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再次读起来。(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的朗读)6、下面我来请一位同学单独读。7、其他同学评价她读得怎么样?8、好像理解了文章,但总觉得缺少了点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呢?提示:①本文是铭文,用韵的,要注意押韵。请生读出押韵的字(韵脚)再请一生读出文章,要求读得韵味悠长②要读出韵味除了注意押韵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我以为还要结合一点,就是《陋室铭》的文体特点。魏晋时期的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博:内容广博,约:文辞简约。(内容和文笔上的)温:气质温和,润:语调柔顺。(语音和语调上的)9、请大家尝试用温和的气质,柔顺的语调把这篇文章再背诵一下。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1、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2、学生如果问不出问题,教师不妨变换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这座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下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分解问题:①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一句”——引出清新、跳跃的感觉板书:对偶描环境(读,体会)②陋室热闹嘛?——“谈笑一句”——引出对朋友的夸赞,自己的自豪之感板书:对仗夸朋友(读,体会)3、这样的引导后,再请学生质疑,主要质疑课文的后两层。教师提示:①文中有矛盾之处啊!——“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都是乐器嘛!为何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调——调弄——漫不经心——优雅的情怀*素——不加装饰——朴素的志趣*丝竹——管弦之音,歌舞升平,世俗之乐所以:可见,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我”独爱“素琴”。②仅仅只是素琴和丝竹的不同体现了这种生活志趣吗?——“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这两者也形成了什么?——对比这样的对比向我们展现的是刘禹锡的什么——生活方式板书:对比话生活朗读提示:可以调素琴,但绝不听丝竹;可以诵佛经,但绝不读官文。朗读时,要读出崇尚朴素、优雅;反对世俗之乐、官府之累的感觉。(读,体会)③文章结束了呀!又来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的放在这里什么意思呢?(生会读注释)追问:这些人的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