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溶液1.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直径大C.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错因分析】如果没有认真对比概念,易错选A和D。胶体不一定是液体。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可能是纯净物。【试题解析】A选项,胶体不一定是液体。B选项,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但不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直径大。D选项,胶体是分散系,是混合物,而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可能是纯净物。【参考答案】C(1)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3)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10-9~10-7m或1nm~0.1μm)之间,两者的颗粒大小有差异。(4)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将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生成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目远小于NA的原因有两个,一是Fe3+部分水解,二是胶粒为多个Fe(OH)3分子的聚集体。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盐卤可用于制豆腐;②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③向饱和的FeCl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弱碱)可以制备胶体;④生活中的豆浆、牛奶、鸡蛋清加适量水所得的混合物都是胶体;⑤用FeCl3溶液涂抹伤口能止血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⑥工厂的电除尘器是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⑦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两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④⑥⑦【答案】B易错点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公式出错2.将50g质量分数为w1、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加入VmL水(水的密度为1g·cm-3)中,稀释后得到质量分数为w2、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w1=2w2,则c1<2c2=20B.若w1=2w2,则c1>2c2,V<50C.若c1=2c2,则w1<2w2,V<50D.若c1=2c2,则w1<2w2,V>50【错因分析】一定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密度、质量分数等物理量有一定的换算关系,若掌握不牢,容易无从下手或计算错误。浓硫酸稀释后密度变小,但溶质的质量不变,若不能利用此信息,则无法解答。【试题解析】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的密度为ρ1,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硫酸的密度为ρ2,显然ρ1>ρ2。由知,,分别讨论:(1)若w1=2w2,则c1>2c2,V=50,A、B错误;(2)若c1=2c2,则w1<2w2,而w2=,故V<50,C正确、D错误。【参考答案】C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类型及公式1.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1)稀释定律:c1V1=c2V2(2)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c1V1+c2V2=c混(V1+V2)(3)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c1V1+c2V2=c混V混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c==(密度ρ的单位为g·mL-1;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因为w=,可得c=。3.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质量的水中溶解某气体的体积为V′(单位为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ρ的单位为g·mL-1)。(2)若气体溶于水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L水中溶解V′L气体(标准状况)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2.VLFe2(SO4)3溶液中含有ag,取此溶液0.5VL,用水稀释至2V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B.mol/LC.mol/LD.mol/L【答案】A易错点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出错3.下列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造成所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要配制100mL1mol/LNaOH溶液,需在白纸上称量4.0gNaOH固体,并且称量速度较慢B.称量时所用托盘天平的砝码已锈蚀C.溶解或稀释溶质时烧杯尚未干燥D.定容时盖上瓶盖,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继续滴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错因分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