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导航疯狂刷题疯狂专练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9·江苏高考·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2.(2019.4·浙江高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2.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3.1912年10月民国政府颁布《服制》,确定西装和百褶裙分别为男女制式礼服,所用材料须为本国丝或毛织品:1929年再次颁布《民国服制条例》,规定男女式礼服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反映出()男士礼服样式女士礼服样式A.民众传统受到政府认同B.中西服饰融合成为主流C.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迁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4.19世纪30年代初,一位中国商人描述了西人在广州的宴饮场景: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然后桌子的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不甚熟的肉,肉浸泡在浓汁里,需用工具把肉一片片切下来,放在客人面前。我目睹了这场景才证实了以前常听人们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原始粗鄙的食物。这折射出当时()A.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与冲突B.西方礼仪习俗在各通商口岸的传播C.国人对待西餐的崇洋媚外心理D.西餐推动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5.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6.“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流动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动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动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A.使中国对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7.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兴盛,而民办报纸更是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留学教育有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8.如图是2002年搜狐新闻中心就拜年方式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已经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9.下图是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