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浅议函数模型的应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纳入高中教材,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数学,用数学”的体现。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有四个步骤:①阅读理解,认真审题;②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③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到数学结果;④转译成具体问题作出解答。其中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下面谈一谈函数模型的应用。一、二次函数模型例1如图所示,某房地产公司在矩形拆迁地ABCD中规划一块矩形地面PQCR建造住宅小公园,为了保护文物,公园又不能超越文物保所区的界线EF,由实地测量知,米,米,米,米,问:怎样设计矩形公园的长和宽,才能使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由题意可知,点Q、R必定在边BC、CD上。若点P在DF上,则矩形PQCR应为具有最大面积的矩形PQCD;若点P在BE上,则矩形PQCR应为具有最大面积的矩形EBCR。因此只需求出点P在EF上时矩形PQCR的最大面积,然后加以比较便知。解:设点P在EF上,PQ=x,则。延长QP交AF于G,则。因为∽,故。所以。x,当时,最大,此时最大值约为24067。而,所以。故设计矩形公园的长PQ为190米,宽PR约为126.67米时,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约为24067平方米。点评:根据几何图形的形状,对点P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比较不同位置下面积的大小,从而求出最大面积时点P的位置。此题借助于二次函数的最值研究方法,求出了矩形PQCR面积的最大值。二、分段函数模型例2一家报刊摊点,从报社买进报纸价格是每份0.24元,卖出是每份0.40元,卖不掉的报纸还可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的30天里,有20天每天可卖出300份,其余10天,每天卖出200份,但这30天里,每天从报社买进的份数必须相同,这家报刊摊点应该每天从报社进多少份报纸,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一个月可赚多少钱?解:设这家报刊摊点第天从报社买进x份报纸,一个月可赚y元。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综上知,这家报刊摊点应该每天从报社进300份报纸,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一个月可赚1120元。点评:函数模型为分段函数,求分段函数的最值,应先求出函数在各分段的最值,然后取各分段的最值中的最大者为整个函数的最大值,取各分段最值中的最小者为整个函数的最小值。三、指数函数模型例31980年,我国人均收入255美元,到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即人均收入达到817美元,问: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分析:设出平均增长率,可构建函数模型。解:设198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是x,则1981年人均收入为,1982年人均收入为2000年人均收入为。∴,可求得。故198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是6%。点评:此类问题,可构建函数模型,这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函数模型,在复利计算、工农业产值、人口数量等方面都涉及到此式,,表示平均增长率,,表示减少或折旧率。四、幂函数模型例4在固定电压差(电压差为常数)下,当电流通过圆柱体电线时,其电流强度I与电线半径r的三次方成正比。(1)写出函数解析式;(2)若电流通过半径为4毫米的电线时,电流强度为320安,求电流通过半径为r毫米的电线时,其电流强度的表达式;(3)已知(2)中的电流通过的电线半径为5毫米,计算该电流强度。解析:(1)由题意得(k为常数)。(2)由(1)知3,解得。所以。(3)由(2)中电流强度的表达式,将代入得。五、函数思想例5若关于x的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分析:令,则,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的区间根问题,构建二次函数模型,用函数的知识求解。解:令,则,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在上有实根。由,得,将此等式看成是a关于t的函数。根据值域的概念,所求a的取值范围即为此二次函数在上的值域。由,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得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当时,;当时,。所以。点评:构建二次函数模型,用函数的知识求解,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