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爱莲说教学设计VIP免费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1/3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2/3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3/3
爱莲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3、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莲的世界,赏一赏美丽的莲花,读一读写莲的诗句,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一起读出来吧,在众多的咏莲名篇中,有一篇美文,赋予莲最高的灵魂,这就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周敦颐一生酷爱莲花,他做官时就在官衙旁边挖池种莲,与莲朝夕相伴,莲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青睐,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千古名篇《爱莲说》。二、作者及文体介绍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课文,并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2、指名读,并相互评价。3、听录音,注意节奏和停顿。4、齐读,读出对莲的喜爱之情。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1、学生之间交流疑难词句2、教师检测重点词句掌握情况。五、研读课文,品悟莲情。(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4、齐读描写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2、作者托物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3、指导朗读第二段。4、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佳作。六总结课文在趋炎附势的封建社会,周敦颐选择做一朵君子之花,让我们永远做他的跟随者,做一朵圣洁的莲花,形如莲之美,性如莲之纯,情如莲之清,心如莲之净。愿这朵圣洁之花永远开在你我心中。七、布置作业试模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爱莲说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