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钢高中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word】无答案1/8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一、材料分析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01年7月,在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之疏的第一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提出四条重大拳措:一为设文武学堂,二为酌改文科,三为停罢武科,四为奖励游学。⋯⋯1904年1月,朝廷正式颁布张之洞及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所厘定之学堂章程,明确宣布十年三科内减尽科举名额。材料二: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学务大臣张百熙及荣庆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等六人一起奏请立停科举,获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摘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意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音】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济南市济钢高中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word】无答案2/8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为日文中的“蒸汽船”的谐音)——日本民间歌谣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音qīn,比喻事业蒸蒸日上)乎有富强之势。——黄遵宪(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日本民间歌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所描述的事件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呈现“富强之势”的原因及其结果。4.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坐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梁启超《王荆公》材料二: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请回答:济南市济钢高中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word】无答案3/8(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王安石变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