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电脱水、电脱盐工艺设计一、原油脱水和脱盐的目的及标准1.原油脱水和脱盐的目的和方法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通常从地下采出的原油含有水或盐,并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与注水开发,油井产水量也会不断地增加直到开采失去经济价值而废弃该油井。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原油不进行脱水处理,一方面含水量较高会增加原油在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设备容量,增加了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另一方面不能满足用户对含水量要求。如果达不到用户的要求,就会降低原油的销售价格或失去该原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脱水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出油水混合液中的污水及杂质,以获得合格的商品原油,达到原油销售的含水标准。常见的原油脱水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沉降、加热沉降、化学脱水、电脱水与电化学脱水等。这几种脱水方法在海上油田开发中均被采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两种或以上的方法组合使用。具体采用何种流程和方法可根据油品性质、含水率及乳化程度、油田工程方案具体情况,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对比确定。由于电化学脱水具有破乳能力强,脱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在海上油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油含盐量过高不仅会增加原油在处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设备或管道的腐蚀,更重要的是对下游炼油厂来说,含盐量过高不能进入炼厂进行直接加工炼制。一般情况下,炼厂在买入原油时要规定原油含盐量指标。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原油中的含水量和水中的含盐量,计算确定最终原油中的含盐量是否低于规定的指标,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应采取经济有效的工艺方法,使原油中的含盐量低于规定的指标。脱盐工艺主要利用原油中的盐易溶解于淡水中的原理,采用淡水“冲洗”含盐原油的方法。由于原油中盐溶于水中,在脱水的同时也脱除了大部分的盐。原油含水量减少,盐含量也相应地减少,并最终能满足用户要求。从理论上看,原油产品含水量越低,则其含盐量就越小;冲洗后水中盐浓度越低,则其含盐量就越小。所以,对于含盐原油脱水越干净,冲洗水及冲洗次数越多,最终原油含盐量越低,但这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一般会考虑采用最经济的工艺处理方案达到能满足用户需要即可。2.原油脱水和脱盐的标准按我国现行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原油电脱水设计规范》(SY/T0045-1999),对脱水原油的水含量标准按轻质原油(20℃时,密度小于或等于0.8650g/cm3)、中质原油(20℃时,密度为0.8651~0.9160g/cm3)、重质原油(20℃时,密度为0.9161~0.9960g/cm3)分为三个等级标准,即为:对于轻质原油的脱水原油,其含水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0.5%(质量);对于中质原油的脱水原油,其含水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1%(质量);对于重质原油的脱水原油,其含水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2%(质量);但按照1988年石油行业颁布的出矿原油技术条件(SY7513-88),石蜡基原油含水量不大于0.5%(质量),中间基原油不大于1.0%(质量),环烷基原油不大于2.0%(质量)。国际上每个国家或企业也有各自不同的等级标准。原油脱盐的目的是分离出原油中的盐杂质,降低原油中盐含量以获得合格的净化商品原油,满足用户要求,同时脱盐与脱水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而脱水/脱盐后原油含盐量的多少以及是否需要脱盐工艺要根据具体用户或消费者而定。美国雪夫龙石油公司编制的《海上油气田工程设计实用手册》中提到大多数炼厂购买的原油中含有10PTB(0.028kg/m3)至20PTB(0.057kg/m3)的盐,而将此种原油注入原油蒸馏釜前需进行脱盐处理,使其含盐量降至1PTB(0.003kg/m3)至5PTB(0.014kg/m3)。目前原油脱盐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规定,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石油行业标准中关于合格原油的定义来确定。通常我们认为合格原油的含盐量标准为:含盐量小于57mg/L(相当于0.057kg/m3);国际上通常将原油的含盐量小于20PTB(0.057kg/m3)作为合格原油的含盐量指标,但该含盐量指标是一个参考指标,具体是否需进行脱盐工艺需结合原油含水和水中含盐量具体确定。上述标准是在工艺设计时或在前期研究阶段应予遵循和考虑的,但在工艺方案的最终确定阶段,应与原油销售部门紧密结合,根据原油的销售去向和用途,共同确定经济合理、适合原油特性的处理指标。二、原油电脱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