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部影片成败的关键在于有一部好的剧本和一个好的导演,即影片的故事能否打动观众、导演能否理解剧本的内涵。剧本写好了,导演该怎么办?成功的影片不应该是靠明星主演,而应该是成就明星、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导演能干什么?导演一是要具备电影导演的创作能力,二要有判断能力,如叙事、造型和挑选演员等的判断力。《士兵突击》《武林外传》《潜伏》《亮剑》等就是成功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好似是导演,当然又与电影导演不完全一样,我们的剧本、导演、演员、观众等几乎都是固定的,其实不管导演还是演员,最重要的还是演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受到学生欢迎,一节成功的课后面往往凝聚的是老师辛勤的汗水。一、备课的内涵什么叫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根据理解不同又分多种方式。如:备课可以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显性的备课主要是备教学思路、备教材重难点、备教学方法和备教学过程;而隐性备课则是备知识、备能力、备素养、备职责。其说,显性备课是隐性备课积累的体现,显性备课带有表演性质,是给人看的,是可以表现的一种过程,而隐性备课更具有能力,它是上种精神是一种真正的水平,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许就是最好的说法。“课”是教学,“备”就是研究,“备课”就是“研究教学”。因此,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把握教材,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竞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l5分钟。”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二、备课备什么?在这里我们仅就显性备课作一探讨。如何备课?备课不就是熟悉教材、准备教具、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吗?其实这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学校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那么备课就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备课也就要力求想方设法做好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1、阅读课文,研读教材——“学什么?”我们所说的“备课”不是“背课”,“阅读课文”也不是简单地看看课文内容。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依据,读懂教材是有效使用教材、高效教学的基础。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如何“研读教材”?那就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