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案例1.案例背景这是笔者在本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上的一节课,教学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展开的。上课的班级是高一年级八个普通班中在刚入学数学考试中排名第五的班级。学生数学基础不太好,小组合作刚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高2.教学课题2.1课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案例2.2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86-88页的第三章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3.教材分析3.1内容分析就本章而言,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渗透方程与函数思想。3.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熟悉的二次函数图象出发,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联系。(2)能力目标:掌握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德育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3.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②连续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①发现与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②探究发现函数存在零点的方法。4.教学方法与思路采用探究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流程如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互动交流,研讨新知—巩固深化,发展思维5教学过程5.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比比看,看谁能快速求解下面的一元二次方程并画出其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1)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2)方程x2-2x+1=0与函数y=x2-2x+1(3)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这一比比看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都在积极主动的完成)师:同学们已经解出方程、画出图象(投影展示),请同学们观察图象看方程的根和其相应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有何关系?生1:方程x2-2x-3=0的两个实数根-1和3就是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x2-2x+1=0的两个相等实数根1也是函数y=x2-2x+1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x2-2x+3=0无实根,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是研究方程的根和其相应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间的关系(师板书课题),为此我们先认识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师板书).根据函数的零点概念同学们能填下表吗?函数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填完表格5.2互动交流,研讨新知(1)深入理解函数零点的意义师:根据零点概念,请同学们思考零点是点吗?零点与函数图象、方程的根有何关系?(学生都在静静的思考,又回头看自己填的表格。师鼓励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小组交流后发言)生2:函数的零点并不是“点”,它不是以坐标的形式出现,而是实数。例如函数y=x2-2x-3的零点为x=-1,3,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师:很好,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它们间的关系吗?生2:(大胆的接过我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出)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师:太规范了,很好,大家要仔细体会上述结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7页函数的零点概念部分。师:同学们理解了函数零点的含义吗?老师提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①如何根据函数零点的意义求函数的零点?②是不是所有的二次函数都有零点?就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a≠0)研究。(由特殊到一般,课堂上沉静了。继而,出现了轻轻的讨论)生3:可以解方程f(x)=0而得到;也可以利用函数y=f(x)的图象找出零点.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