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增强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摘要:美术学科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自身的教育优势,它能够增强初中学生的下列环保意识:丰富环境科学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境法制意识,加强环境道德意识。教育策略:一是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在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制作中培养;二是利用环境节日活动,进行美术主题教育活动。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科优势;初中学生;环保意识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09-0179-02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关系着新世纪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对初中学生加强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进而提高我国公民的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仍然较淡薄。环保界将环保意识划分为浅绿层(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中绿层(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深绿层(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现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毫无疑问,学科教学承担着培养与增强初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首先,美术教学形象直观,易让学生理解。“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的,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在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了优势,但他们仍然十分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美术科中各种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其次,美术教学形式丰富,易让学生接受。它可运用多种形式表达环保主题,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书法、手抄报,等等。哪怕是同一种形式如绘画,也可用多种方式来表达,或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漫画,或用卡通画,或广告招帖画等,这些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大受学生喜爱与欢迎,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十分有帮助。要在美术教学中增强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运用如下教育策略: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初中各册美术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如七年级上册“我为校园添彩”单元,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单元,八年级上册“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单元,下册“增一份活泼添一份情趣”单元,九年级上册“现代工业设计欣赏单元”,下册“社区环境美化”单元,等等。教师利用这些教育内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评述、设计制作、综合探索中逐步增强环保意识。1.在欣赏与评述中培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精美的环保作品,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环保图画、一尊美轮美奂的环保雕塑、一件富有创意的环保工艺品,能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体会人类的不同行为对环境的不同影响,懂得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保护,美好的生活要靠我们去创造。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表现环境问题的作品,如白色垃圾、水污染、破坏森林、浪费土地资源等,可以自然地激发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将这些环境问题通过绘画、设计环保招贴、环保漫画等活动反映在作品中,通过展览进行更为广泛的环境教育宣传。2.在设计与制作中培养。初中生都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以获得人家的认可,也喜欢活动。设计和制作活动是美术教学中经常要开展的教学形式,美术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如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环保标志、一幅环保招贴、一个手帕图案、一个环保包装袋或包装盒,既为他们展示、表现自己提供了平台,也有助于丰富其环保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手工制作集中体现在“变废为宝”活动上,即教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师生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