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原文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可是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大发明。事实上,筷子的发明使用,对中华民族智慧的开发是有一定联系的。尽管是一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筷子,但它能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和为贵”的意韵。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中。当我们认真品味筷子的妙用时,更增添对祖先的崇拜之情。2.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13个,区别“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理解新词19个。2、会按“谁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道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3、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区域。4、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都喜爱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用法。培育民族自豪感。2、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筷子的由来。教学准备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教学安排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课时板书设计筷子的传说快子:树枝筷子:细竹种类繁多:玉石筷象牙筷金筷银筷教学后记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区分“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2、知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教学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揭题,理解“传说”,教学“筷”。筷为什么是竹字头?由此可见——二、初读课文1、自读,思考:传说中第一双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2、反馈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1、默读,划出新词。2、四人小组完成填空。筷,()结构,查()部,部首在()。烫,()结构,查()部,部首在()。嫌,()结构,查()部,部首在()。印,()结构,查()部,部首在()。3、小结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上,有时在下;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右,有时在左。四、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1、回顾部首查字法步骤。2、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这个字有几种意思。3、独立查“印”,说说你是怎样分步查到的。4、竞赛:课作1五、巩固部首查字法,区分形近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区分“鱼”与“渔”a、第一双被称为快子的筷子是谁发明的?b、渔夫的渔是什么意思?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来。c、以捕鱼为生的人叫——。“鱼”与“渔”意思不一样。假如我们要查鱼,该查什么部?d、小结:大多数独体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这个字,如“骨”“弓”等。2、区分“两”与“俩”的不同用法。a、用部首查字法查“俩”,说说他的意思。b、“两”和“俩”谁的使用范围大?为什么?c、课文中“两个渔夫”明明指人,为什么不用“俩”?六、课堂作业课作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2、学习课文,了解筷子种类之多,使用之广;学习顿号的用法。3、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达成情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