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知识拓展】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改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形式。(3)意义:变革、调动、改变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如长期贫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人们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样,农民生活不仅温饱有余,县政府还进行了水利、电力、公路、绿化、住宅、文教、科技培训等多项建设。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74000亿元,增至2002年的102000亿元。全国粮食产量1998年达到5亿吨。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在2002年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这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大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思考: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2、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又有哪些区别呢?①前提不同:前者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进行的,后凤阳的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后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凤阳的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后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者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进行的②性质不同: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更好地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后者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③结果不同:前者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后者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原因:历史;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现实;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随堂检测】1、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A、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2、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3、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C、让世界认识中国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A、广东、浙江B、广东、广西C、广东、福建D、海南、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