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大成目标(2分钟)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重点)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和主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家们的表现具有两重性,是“非正义的进步性”、“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难点)使用说明1.根据知识清单从细微处牢牢把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2.利用单元知识框架,理清每节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3.组长明确安排预习达标,对不同层次同学有明确要求和安排;(一)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方向最终到达地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向东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西班牙环球航行(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加强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基础案(5分钟)课前15分钟独立完成,课堂展示点评5钟。▲从美洲传到世界的作物有: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学法指导:该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本题类似前面考过的“哥伦布纪念活动“题,着重考察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第二问“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三问是借鉴了上海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提升案(20分钟)合作探究9分钟,展示点评11分钟。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