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七向“距离”挑战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1、掌握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掌握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3、分析科技进步的影响。4、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难点:如何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使用说明】1、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踊跃展示。注重学法,激情投入;3、建议使用一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背景: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⑵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表现:⑴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⑵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⑶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成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3、影响:⑴全世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⑵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背景:从19世纪初开始,欧美的一些发明家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研制通信装置。2、有线电报⑴发明: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基础案(10分钟)课前30分钟自主完成,课中用10分钟完成展示和点评。⑵应用: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并向全世界扩展,形成遍布全球的电报网。3、电话⑴发明:美国人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电话机。⑵影响:电话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4、无线电通讯⑴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⑵1916年,他完成的短波试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思维升华:世界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启示:⑴要明确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⑵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⑶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2、互联网技术⑴产生: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⑵影响:a.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b.使信息高效率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c.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思维升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得到各种需要的信息,并迅速传递信息。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但垃圾信息、有害信息充斥其中。网络游戏也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成为“问题少年”,网络犯罪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其负面的影响。升华案(18分钟)8分钟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8分钟完成展示点评;2分钟由学科班长进行总结。探究一你如何正确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发起了向“距离”的挑战?⑴从交通方面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全世界石油开采量大幅上升,燃料问题相应解决。这样,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⑵从通讯方面来看,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是19世纪电磁学的重大成就。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的发明都是依据电磁理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又为之提供条件。除有线电报外,电话、无线电通信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这些发明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各大洲、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由此而“缩短”。探究二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积极影响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