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填一填)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1)内力作用①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②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2)外力作用①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②表现形式: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2.地表形态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②如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及海岸山脉。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2)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②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做一做)1.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却不会使地面抬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解析: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在一些地区由于堆积作用,也会使地面升高。2.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的是(A)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3.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B)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通过景观图的岩层弯曲判读此处为典型褶皱山地,而形成褶皱的力量主要来自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搬运作用和风化作用为外力作用,图中信息体现不出高温、高压之后的变质作用。主题一内力作用与板块运动今天的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环抱之中,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陆间海。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今的地中海过去曾是一个比现在大数百倍的喇叭形巨洋。你知道地中海面积变小的原因吗?提示: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板块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①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②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二是相邻板块彼此分离。③一般来讲,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应用(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1.上图中板块共有(C)A.1块B.2块C.3块D.4块解析: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块。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C)A.冰岛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D.大西洋西岸解析:上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3.以下地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