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回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认识。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专题四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大成目标】(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用2分钟)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2.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重点)3.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4.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难点)【使用说明】1.依据大成目标认真自学,精读教材并完成基础案,疑点用红笔做好标记;2.规范书写,保证质量,完成导学案;3.建议1课时。基础案(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1、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A、香港问题由来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1842年割香港岛;第二步:1860年割九龙司地方区;第三步:1898年强租新界。B、澳门问题由来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C、台湾问题由来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三次分离与回归?一、荷兰殖民者占领,收复;二、《马关条约》被占领,抗战胜利收回温馨提示:思考理解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第三次分离是造成。2、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A、“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1)、《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在政策中建议国共两党进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方针政策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有“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长期不变。“一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3、回归之路——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A、香港回归香港回归的经过(1)中英谈判①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②1984年,的发表。(2)年7月1日香港回归。B、澳门回归1、1987年4月的发表。2、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C、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温馨提示:从前提条件、群众基础、准备工作等方面思考。思路点拨:从对香港澳门、对中国、对世界三个方面思考。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年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大陆停止了,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7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1991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和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1992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1993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05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并与主席见面,双方一致坚持“九二共识”,主张和平统一。升华案(15分钟)(展示、点评、点拨)探究一: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探究二: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一、选择题A级1.(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14题)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2.(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4题)2011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A.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