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编号019【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学习重点1.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2.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三、学习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主学习】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理论: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加强对经济的:采取措施增加,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特点:普遍奉行_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作用:出现了经济发展的“”。4.调整:70年代初,欧美各国出现“_”现象,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和,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3.福利内容:保健服务、教育、养老、住房、保险等4.发展:二战后普遍实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遇到困难,但仍在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5.作用:使穷人受惠,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3)作用:①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的提高。②扩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使经济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2.“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一种以为基础,以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原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3)背景: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环境。(4)内容:、电子计算机、、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5)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合作探究】1.二战后,英国率先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建立立法制度以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人把“福利国家”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据有关数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事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1987年英、法、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约占60%;第三产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行业、商业、运输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的部门。请回答:(1)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第三产业有什么重要性?(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4.某些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的。为此,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干预,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5.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B.缓解了社会矛盾C.调动了人们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