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透过下图能获知北魏()。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骑马武士陶俑直接反映出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出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是无从得知的。答案D2“.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武帝对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答案A3.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改革前期建立的新制度B.对北方所有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C.提高了生产积极性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均田令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并不是所有土地。答案B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A.推行均田制B.迁都洛阳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解析A、B明显与材料不符;D“”则是促进汉化的措施,也与题干不符。针对当时官场黑暗,孝文帝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不贷,并颁行俸禄,不许官吏自筹,使得秩序好转,故选C。答案C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政治中心转移到黄河流域,直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当地的管辖。所以,A项正确。答案A6.(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为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解析孝文帝充分估计到了迁都阻力。B、C、D三项都是采取的策略,用以减少阻力。答案A7.北魏统一后,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该经济形式的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C.封建制经济形式D.半畜牧半农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推行封建制下的农业发展模式,故选C。答案C8.“”凤凰网发表历史争鸣文章北魏衰亡实始于孝文帝改革,激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当时,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①统一黄河流域,加强了民族融合②冯太后推动其学习汉族文化③孝文帝对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孝文帝改革前,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因此④错误,①②③都正确。故选D。答案D9.魏晋时期的下面两幅砖画作品,共同反映了()。①生活、文化的多民族融合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③汉族文化的深远影响④佛教文化的内传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解析两幅图只是反映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生产方式,不涉及佛教,故选D。答案D10.北魏时洛阳市场繁荣,商人实力雄厚,与外国商人贸易往来频繁。这主要说明了()。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政府重视和支持商业③商业活跃④鲜卑族接受汉族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趋势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与外国商人贸易往来,只能说明经济繁荣,不涉及民族融合。答案A1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