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聚焦社会热点热点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热点演练1.(·南昌模拟)嬴政即位三十二年,秦始皇东巡到达碣石(今秦皇岛一带),命令李斯刻字:“…………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庶心咸服。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即徭役),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对上述文献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秦的统一顺应形势,得到六国人民的一致拥护B.秦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封国从此以后在中国历史中消失了C.秦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交通建设,有利于境内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D.当时人民没有徭役负担,安居乐业,社会稳定2.(·唐山模拟)——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3.(·海口模拟)“清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时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糜之足矣,召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于上述政策理解最准确的是()。A.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B.尊重边疆地区的生活风俗C.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D.采用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4.(·安徽师大附中模拟)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5.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始终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大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三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1)“”“”材料一中的上指哪位皇帝?上为什“”么实行推恩?(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分析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3)“”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各个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体现出的共同特点。参考答案1.A[材料主要描述了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是对历史实质的概括,只有A项符合题目要求。]2.C[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宗法制有凝结宗族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统一和稳定,分封制也是建立在国家相对统一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土地等资源来进行分封的,——另外从文章标题《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也可判断选择C项。]3.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的理解。据材料看主要是在尊重西藏的的风俗习惯同时采取适合该地区的统治政策,故D项最全面。A、B两项片面;C项错误。]4.D[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各邦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中说由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到工业显著的民族就是得益于德意志统一的完成。]5.解析第(1)“”问解答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据材料一中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判断为“”推恩令,进行解答。第(2)“”“”“问,由一级行政区划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负责处理境”“”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