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虞美人教学案例VIP免费

虞美人教学案例_第1页
1/4
虞美人教学案例_第2页
2/4
虞美人教学案例_第3页
3/4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虞美人》教案教学目的: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谁呢?——勾践——为什么是他呢?——因为他在亡国之后能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最终成就复国大业。——的却。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也有一位亡国之君,面对故国,他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这位君主词人曾写下著名的《虞美人》《相见欢》⋯⋯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了。二、背景及作者介绍1、五七言的近体诗,经过唐三百年无数人的添砖加瓦,已成了一块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再也难品出新的滋味了。这时,词成了文学的新宠。在李后主之前,已有温庭筠,韦庄等筚路蓝缕,开创了一代词风,但花间词如古之玉器,贵重而不适用,而李后主却赋予词可以和唐诗相比美的品格,一扫脂粉儿。2、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药将他毒死。问:那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呢?竟会招来杀身之祸?三、鉴赏品味《虞美人》1、听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2、朗诵词。3、重复提问: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何以见得?明确:①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②“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③“小楼昨夜又东风”―“又”,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渐渐破灭。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3、问:这首词的风格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明确:词风凄丽。4、问:李煜的词缘何显得如此凄丽?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明确:(一)、“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明月下,东风里,不禁遥想起在故国家园欣赏春花秋月的自由美好岁月。然而,春花已随风而逝,此时的明月也非故国家园的明月,叫人怎堪回首!再诸如“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水流尽也矣,花落尽矣,而人亦将亡矣,肝肠断绝,遗恨千古,正是泣尽以血的词句。“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借尼采的话对李煜词的高度评价。(二)、李煜词善用比喻写“愁”。李煜词的动人魅力,除了那种沉重的亡国之痛,还在于他的词流露出的是真情实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广取形象、博采比喻的愁情抒发上。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把无形的对故国家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虞美人教学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