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答案A2.(·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答案C(·广东韶关一模)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3~4题。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4.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解析第3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第4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答案3.C4.C5.(·广东文综,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A.西藏自治区B.广东省C.内蒙古自治区D.甘肃省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区跨经度广,且植被覆盖状况由西向东越来越好,故可能是内蒙古自治区。答案C(·日照检测)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6~7题。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阔叶林7.形成图中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纬度、水文B.地形、气候C.海陆位置、地形D.水文、土壤解析第6题,从阴影部分分布的位置可知,它主要分布在中亚、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草原。第7题,①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②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答案6.A7.C(·成都模拟)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8.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加剧B.泥石流频发C.土地沙漠化D.河流含沙量增大9.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第9题,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答案8.D9.C(·江苏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相同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C.河流汛期相同D.农业地域类型相同11.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解析第10题,乙地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处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两地都受西风影响。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丙处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10.B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上海地理,48)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24分)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4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