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请欣赏视频《一个伟大的父亲》,以及台阶和父亲的图片。导入新课Page2一个伟大的父亲Page3台阶Page4父亲Page5Page6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理解人物性格与社会意义。过程与方法:梳理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评价这种艰难的生活。学习目标Page7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3、读懂作者、读懂自己、读懂人物。学习重难点Page8李森祥(1956—),现代作家,浙江衢州人。第一部发表的作品是《半个月亮爬上来》。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小学老师》等。作者简介Page9李森祥Page10李森祥,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资料链接Page11凹()凼()门槛()涎水()揩()嘎()筹划()黏()尴尬()撬()倔强()硌()āodàngkǎnxiánkāigāchóuniángāngàqiàojuégè读准字音Page12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整体感知Page13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这是全文的关键句。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课文讲解Page14尊重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Page15山村的老房子Page16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他都做了哪些事?Page17勤劳的父亲Page18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捡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为话题。Page19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Page205、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2)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时间;(4)写父亲的脚板,写了父亲终生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Page216、根据小说的结构,分析《台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Page221、第5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节约、俭朴;(2)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3)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疑难解析Page232、第13段“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说明了什么?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Page24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