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赵湾乡三道岭中心小学王长国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7——28页。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2.在探索循环小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大胆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新课: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喜欢让我给她讲故事。有时我累了,就会敷衍她,给她讲我小时候口口相传的一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你们猜猜后面会怎样继续?谁来说说?让学生接着说。2.师:为什么你们这么快就能说这个故事了?(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这个故事的内容总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如一个星期以7天为一个循环,每天一以24小时为一个循环,一年中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一循环等。师设疑:“同学们,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循环的现象,大家想知道吗?”【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初步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和“循环”的含义,同时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1.尝试体验,感知循环小数的意义。师出示下面的题目(多媒体出示)。师:同桌之间相互商量,从中自选一道,并计算出来。A.0.75÷2.5B.32÷6C.2.7÷11D.4÷37四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分组写在练习本上。(师巡视了解情况,让选A组题的学生做好后,其他同学再做B、C、D组。)师:我发现选择A组的同学做得很快,选择其他题的同学做得很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询问学生意见,了解计算慢的原因。)【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同桌之间共做一题,还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2.尝试探索,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1)首先让做A组习题的学生简单说说计算过程,让学生看到可以除尽,最后余数为“0”。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让很多同学为难的其他几道题。(2)先观察32÷6(设计如下问题)。我们迟迟不能得到最后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不能除尽,商总会不断重复出现3。)为什么时商的小数部分总会不断重复出现3?(教师随学生回答将余数和商用红笔描出,让学生看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的频率及关系。)像这样的算式,算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再继续算下去呢?(3)教师请一位学生尝试总结这三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因为余数的重复出现,导致商也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是除不尽的。师:商的小数部分第4位是多少呢?第5位呢?师:商总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这个商该如何写呢?(引导学生说出用省略号表示)我们就在结果里写出两个3,再写出省略号“……”,省略号说明后面的3连续不断、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出现。教师直接将正确书写过程板书。【设计意图:这里分别将32÷6,2.7÷11,4÷37作为三个典型例题,是让学生切实了解循环小数的特征和类型,为下面循环小数意义的导出和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逐步了解循环小数的由来和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和特征,利于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3.尝试探索,深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1)师:2.7÷11的商是哪些数字在循环呢?与刚才有什么不同之处?循环的数字在哪里出现?(引导学生对比上一个商有一个数字在循环,这个商有两个数字在循环,因为余数出现了两个循环数,因此商也会随之依次不断、重复循环,用红笔将商与余数找出。)(2)商的小数部分第5位会是多少呢?第6位呢?(3)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再继续算下去呢?(4)循环的数字先后顺序是什么?该如何写结果?(这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先出现的那个余数,对应着哪个商,由于循环的数是两个,要准确把握循环数的顺序。)(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小数,我们称它为“循环小数”,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它。经过刚才的过程谁说说循环小数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样的小数才能称为是循环小数呢?一个小数,循环的数会出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不足部分教师加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