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2.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说正确的是()A.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又“借尸还魂”B.张居正擅自专权,加重明朝政治腐败C.明朝中期,六部变成内阁下属机构D.内阁设置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4.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5.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6.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决哪些矛盾?皇权总体呈现的演变趋势怎样?(2)以唐.北宋.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3)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标志?参考答案一、基础训练1.A2.D3.A4.A5.B6.D7.(1)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解决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皇权演变的轨迹和趋势:皇权不断加强。(2)唐朝设三首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权力空前加强。(3)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